下注网站下载安装

下注网站下载安装

当前位置: 主页 > 下注网站下载安装 >

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的故事大纲)

2023-09-27 14:36:39

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的故事大纲

五个孤儿,因爱而齐聚一堂。 大哥海天,谨记着海奶奶的遗嘱,一心想要一家团圆。他一手重建起家园,为这个家倾尽全力,为每个弟妹费尽心思,却不敢正面面对爱他的女孩江黎;当他努力帮助弟妹们都得到他们的幸福时,他的幸福在哪里? 二哥海峰,他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却因隔阂,深感无家可归。手足重逢后,憧憬和睦完整的家庭,在复杂,诡诈的现实中却再次被击碎,面对两个『家庭』的瓦解,爱情的失意,他顿时失去了方向。 三妹海宜,孤苦的童年记忆,是她心中的阴影,她不敢回头看,一心只为她的『梦』努力。梦醒时分、心碎之时,她心里只留下了满溢的仇恨,但复仇的果实真是甜蜜的吗?除了仇恨,她还有什么? 四妹海莉,一个因听障而自卑退缩的温柔女孩,只有大哥的肩膀才是她幸福的港湾,但当亲情渐变为爱情,她却失去了表白的勇气,却令兄弟反目、家人失和,她的爱,究竟该不该? 小弟海威,为了『回家』,他逃出保育院,变成混迹江湖的小流氓,当他终于回到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时,昔日阴影却如影随形,难道一入江湖无尽期,他再没有摆脱的可能? 命运作弄,让他们各奔东西,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爱又将他们紧紧拉在一起,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爱恨纠葛,无法逃脱。 他们性格各异,背景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无父无母。他们因好心肠的海奶奶而齐聚一堂,虽然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比血缘之亲更亲。这一家六口,靠海奶奶洗盘子,捡剩饭,拾荒过活,日子过的十分坚苦。。。虽然如此,但他们过着快乐,健康的生活。海奶奶也从未放松过对他们的教育,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虽然这样,周边的人却总是对他们投以异样的眼光,特别是天生哑巴的二妹海莉更是倍受欺凌,海天总是挺身而出,为她赶跑欺负她的恶童们。。。海宜恨自己的贫穷和孤苦,让她受到这样莫名的屈辱,她发誓,她以后一定要努力往上爬,永远地摆脱穷苦的泥淖!海天发誓一定要让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但平静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身体孱弱的海奶奶终于病倒了。临终前,海奶奶向孩子们道别,希望海天能好好的安排弟妹们,照顾好他们,一家人好好生活,好好做人…… 这一年,15岁的大哥海天,被迫提早长大,扛起一整个家的责任。为了养活弟妹,海天放弃学业。。。落魄的生活、金钱的迷惑,一念之差,打碎了整个家。海天被送入少年劳教所,几个弟妹们也由此被迫去了孤儿院。。。 14年后,海天已是单身爸爸!短暂的婚姻,妻子早已不知去向,只给他留下六岁大的儿子凯凯。这些年,他一直辛苦工作,辛苦的寻找弟弟妹妹们,可是,丝毫没有结果。却偶然结交了现在的女朋友江黎。在江黎的帮助下,海天终于有了属於自己家和一间能维持生计的小超市。。。 当年分开后,海莉的家人找到了她,但看似幸福的回归,其实是不幸的开始。赵爸爸明显不喜欢海莉,周遭看待哑巴女儿的眼光,更令他感到羞耻。。。由于金钱的驱使,赵爸竟将海莉许配给一个傻子,海莉苦闷至极,她收拾小包离家出走,她要去找哥哥姐姐弟弟们…… 海威,由于当年哥哥姐姐们的失去,偷逃出孤儿院。。。一直跟流氓恶少混在一起。当哥哥找到他时,也是海威出事,并进看守所之时。。。哥哥为了不让弟弟走自己的老路,依然走进公安局替弟弟顶罪。。。 当年赌气离家出走的海风,最终回到了父亲李建国和继母萧燕身边,他就是现在李氏企业的经理李靖风。 继母萧燕处处排挤、暗算李锋,生怕李峰继承李氏。。。。。。 海宜的经历更是离奇,她到孤儿院后和同为孤儿的程远志建立了感情,后来程远志,海宜被一同收养,改名为程宜。海宜是个懂事的孩子,由于家境的原因,早早出来工作,省吃俭用供程远志在美国留学,等着远志把自己接到美国团聚。 海峰虽然和海宜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直到一次偶然的网络连线,李锋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苦找的亲人海宜就是程仪,几番试探,程宜却并不接招。 李靖风一直挂念着的海家兄弟,其实父亲李建国早就知道下落,但他并不希望李靖风回到海家,并请海天不要来打扰李靖风平静的生活。。。 与继母萧燕的战争从来就没停止过,而是越演越厉,在萧燕的挑唆下,父子关系更是闹的不可开胶。。。 在肖燕的设计下,李锋在父亲的书房发现了大哥海天的联络电话。。。 于是,父子两人战争,再此爆发到极至。。。 李靖风离家。。。继母,萧燕的目的终于得逞。。。 但李靖风没想到,回归海家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由于美国的不景气,程宜男友程远志决定回国发展,希望早日和程宜相聚过幸福的日子。。。 终于,在程宜的帮助下,男友程远志回国,并顺利进入李氏集团。但程宜却想不到,男友程远志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当男友回国,进入李氏那天开始,程宜的噩梦也拉开了序幕。。。。 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割断小时候的贫穷与屈辱,更为了男友的颜面,程仪毅然放弃海家,狠下心来,不顾海天的声声真情呼唤转身离去,但眼泪却划过了脸颊。。。 李建国表示让李靖风接班,更加引发了萧燕的危机感,生怕李氏被李靖风独占。 无奈女儿不争气,但女儿小瑞唯一做对的就是,和工作认真,聪明能干的海归,程远志搭在一起。。。公司里的流言蜚语,远志与小瑞在公司目中无人亲密举动,让程宜无法忍受,但程远志发誓,这只是奋斗目标的工作需要,只要自己在国内立下足,他就会慢慢远离李靖瑞。海宜终于被远志的讨好打动,同意两人感情暂时转为地下化。但没想到却被小瑞察觉到,于是约出海宜谈判,远志竟跪求小瑞认错,并称是程宜苦苦纠缠不清,两人早已分手…… 三人之间的畸形恋情的争夺开始了。。。 远志与小瑞的结婚更让程宜几近崩溃,对远志更是由爱转恨,做不成远志的妻子,她就做她的岳母!。。。 萧燕,极力撮合小瑞和远志的婚姻,就是要推远志上位,用以制衡甚至取代李锋。。。争夺家产的序幕终于拉开了。。。李健国心里明白,就是不让萧燕称心如意,萧燕心烦至极。 李靖风根本就没想到,更没法接受程宜成为自己的继母。父子的战争再一次爆发。萧燕由爱生恨,决定要让李建国一无所有。暗中掏空公司资产,转入自己名下空头公司。 跟李建国的暧昧,程宜坦白自己是出于报复,李建国原谅程仪,因他从来就是把程宜当女儿来看待。。。。 萧燕和远志设计赢得了董事会的支持,萧燕接掌董事长之位。准备把李靖风父子赶出公司,但万万没想到,公司资产早被掏空,这些钱全部都已转入程远志名下,而程远志得志后,便抛小瑞而去。。。 终于海家团聚了,奶奶的遗愿完成了,该给女友江黎一个承诺了,海天来到江家,却见到了意想不到的人……凯凯的生母,何美娜!本来,是来了却和江黎的婚事,但却成了夺子大战。。。 江父错愕,江黎更是震惊。。。 命运的折磨,爱恨的纠葛,怎么就理也理不清。。。。。。

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一共多少集

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的故事大纲)

这里可以全集观看

http://www.dycntv.com/detail/?21500.html

《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讲述了大哥海天、二哥海风、三妹海宜、四妹海莉、小弟海威等五个孤儿间爱恨纠葛的故事。五个孤儿因好心肠的海奶奶而齐聚一堂,情比金坚,然而命运多舛,让他们各奔东西,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现实生活的复杂与诡诈,让他们在各自的命运里饱受磨难。最终,爱又将他们紧紧拉在一起,可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哪里可以看到《欲望与贪婪》1-60全集 第一部1-40 还有个名叫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 后半部也叫爱在屋檐下

可以上网查啊 我前几天就在网上看的 结局挺好的不过那个萧总变傻了 小瑞死了 小风变好了管萧总叫妈了

李根源出生于哪里

李根源

李根源(1879—1965),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云南腾冲人。生于云南腾越(今云南梁河九保乡),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

清光绪五年(1879年)6月6日,李根源生于云南腾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昆明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11月,入日本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9月,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民国六年(1917年)2月,到任陕西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11月,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辞去其国会代表职,隐居吴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返回昆明就任云贵监察使职。1965年7月5日,李根源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

李根源是辛亥元老,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在昆明“重九起义”、云南军都督府建立、滇西问题的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概述图来源

中文名:李根源

别名:高黎贡山人、“山中宰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省腾冲县

出生日期:1879年6月6日

逝世日期:1965年7月5日

职业:军人、政治家

毕业院校:日本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参与领导云南起义

参加“二次革命”

参加“护法运动”

代表作品:《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雪生年录》等

人物生平

学生时代

清光绪五年(1879年)6月6日,李根源生于云南腾越(今云南梁河九保)。其家族有史料可寻的始祖为李德,李德在明初跟随沐英平定云南有功而被明朝封赏,祖父李殿琼,曾任龙陵千总,战死沙场。其祖母黄定文,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光绪十年(1884年),李根源由祖母黄氏教读《三字经》、《千字文》开蒙,深受其“为学宜恒,立身宜正,做事宜诚”影响。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李根源入腾冲来凤书院读书,师承书院山长赵端礼。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李根源应永昌府试中秀才,李根源以天下事为己任,学习勤奋,经史子集、诗文歌赋无不涉猎精研。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李根源赴省参加乡试,因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而停考,又回到来凤书院继续深造,数年之中,又研读了大量史地著作和名家文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根源晋省参加乡试,但没考中,考入昆明高等学堂,从陈荣昌学习,李根源在此期间大量阅读了《_书》、《革命军》、《清议报》等书刊,开始接受资产阶级反清革命思想。

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李根源考入公费留日。11月,入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李根源到横滨拜访孙中山,随后参加了东京召开的同盟会的筹备大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李根源任云南留日学生同乡会会长,《云南》杂志社经理。

参与起义

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李根源回国。9月26日,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负责全权筹办该校各项事宜。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

宣统三年(1911年)初,受命带领辛丞贵等人深入片马筹设边防,深入小江流域勘察达半年有余,制成了《滇西兵要界务图注》。8月,调离云南讲武堂。在大理建立大理模范中学和永昌师范学校。10月30日晚,李根源指挥驻守昆明的清军第三十七协第73标革命士兵,攻克昆明北门,攻占军械局,占领五华山。起义胜利后成立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李根源担任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不久,李根源改任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李根源创办腾冲师范传习所。7月10日,在滇西通电解职。

民国一年(1913年)1月,国会议员选举揭晓,李根源当选为众议员。2月初,李根源来到北京。不久,袁世凯密令抓捕李根源、邹鲁。李根源得到密报,急忙逃出北京,南下上海。根据孙中山、黄兴的意见,李根源等人奉两广实力派领袖岑春煊赶往广州,组织讨袁军。7月下旬,岑春煊、李根源等南下广州。11月,袁世凯下令缉捕国民党员,李根源避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习政治经济,组织政法研究会。

民国四年(1914年)8月,因与孙中山意见不合,李根源等发起欧事研究会,推黄兴为领袖。

民国三年(1915年)11月,李根源从日本回到上海。12月24日,蔡锷、唐继尧等通电护国,“护国战争”开始。这期间,李根源回到香港,组织反袁机关。他在香港接应蔡锷,并安排他返回昆明。

开始从政

民国四年(1916年)3月上旬,李根源与梁启超在香港讨论了成立南方军务院的计划。5月1日,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宣布在广东肇庆成立。李根源被推举为副参谋,随后被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任命为陕西省省长。

民国六年(1917年)2月20日,李根源到任陕西省长。5月26日,段祺瑞被黎元洪免职,陕西督军陈树藩于31日通电宣布陕西独立,脱离中央,李根源拒绝在通电稿上签字,被拘禁在西安土地庙街。10月21日,被监送离陕。

民国七年(1918年),李根源南下广州,历任驻粤滇军总司令,督办广东海疆防务,雷琼镇守使等职。

民国十一年(1922年)9月26日,黎元洪特任李根源为北洋政府航空督办。11月29日,任命李根源为北洋政府农商总长。

隐居吴中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李根源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辞去其国会代表职,隐居吴中。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0日,李根源母亲阙太夫人在苏州病逝,葬母亲阙氏于藏书小王山,建阙茔精舍,经营“松海”十景,利用五六间平房建立了私立阙茔小学(小王山小学)。在小王山守灵阙茔两年之久,因那里气候潮湿,背上长疽,几日之间遍及全身,不得已才回城就医。

民国二十年(1931年),李根源担任《吴县志》总纂,并撰冢墓、金石卷。同时,担任吴中保墓会会长,创办“善人桥农村改进会”、阙茔小学、成人学校,修公共浴池。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议员。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李根源为营救“七君子”而奔走,公开为七君子聘请辩护律师,为沈钧儒的出狱具名担保。

参与抗战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李根源回到云南,被聘为省政府顾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李根源应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好友于右任力请,出任云贵监察使,担任腾冲益群中学董事会董事长,在九保小学,“在自己住地‘凤翅园’西边建盖了一排长长的木结构二层楼房,供来县城读书的穷苦孩子们免费住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李根源返回昆明就任云贵监察使职。

民国三十年(1941年),李根源担任腾冲茶叶讲习所名誉所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24日,李根源从昆明启程,5月28日到达保山。6月2日,李根源的驻地由卧佛寺迁往龙王塘。6月7日,李根源主持在金鸡小学文昌宫召开军民动员大会。7月3日,李根源离开板桥前往大理,并在界头正式宣誓就任腾冲县抗日县长,并成立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滇西战时干部训练团”。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李根源奉命回陪都重庆述职,此后即留住重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抗战胜利,李根源辞去云贵监察使之职,回到云南腾冲,即积极倡导修建腾冲国殇墓园。担任腾冲私立高级商科职业学校董事会董事长。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6月,李根源应中央人民政府的邀请,从昆明乘飞机前往北京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辗转到苏州扫墓。

1951年初,李根源离开苏州,经上海、汉口至重庆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由于重庆潮湿多雾,身体不适,经常生病。朱德闻讯,电告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护送李根源到北京就医,住进绒线胡同寓所。期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1959年,李根源将在抗期间从苏州寓所疏散到小王山所收藏的全部古籍、书画、文物以及故意沉在小王山关庙前小池塘中的唐墓志93方,无保留地捐给苏州市文物管理会。

1960年3月,李根源大动脉硬化诸症并发,入院治疗,周恩来、朱德时时前往医院看望,特批示北京医院尽力抢救。经过治疗,病情转危为安。后每年夏季,迁往政府特别安排照顾的颐和园介寿堂休养。

1963年春节,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举行春节招待会,邀请在北京的7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出席。李根源被邀。

1964年元旦茶话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主持,李根源应邀出席。

1965年7月5日,李根源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

主要成就

政治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时任云南督练处副参议官的李根源闻讯,与李鸿祥、唐继尧等协商,决定推举蔡锷领导起义,时间定在10月30日深夜。傍晚,云贵总督李经羲召见李根源,说滇西发生“叛乱”,命其率部讨伐。李根源随即离开总督府,赶往北校场,决定与李鸿祥会合,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行至半途,北校场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起义提前爆发,史称“重九起义”。

李根源与李鸿祥等指挥起义军分头进攻城内制高点圆通山、五华山及军械局、造币厂等要地。隔天,云南都督府成立,蔡锷被公推为云南都督。李根源任军务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协助都督实行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改革。

宣统三年(1911年),张文光领导的腾越起义胜利后,按照事先部署,起义军兵分三路出发,起义军到达大理时,遭到大理军队的阻击,云南都督府紧急商讨对策,决定任命李根源为陆军第二师师长兼迤西国民军总司令,率兵西进,全权处理这场事变。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17日,李根源率部抵达大理,着手整编西防军,将原滇西军政府30余个营缩编为11个营,并率兵逮捕反叛营长王太潜,诛杀叛变官兵及一批不法劣绅、土棍、匪徒等。

宣统三年(1911年),在大理建立大理模范中学和永昌师范学校,派遣二十名学生东赴日本留学。1912年年创办腾冲师范传习所。

民国六年(1917年),陕西主政期间整饬吏治、恢复农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禁绝鸦片、保护文物古迹、搜集金石历史文献资料等。扩充陕西省图书馆,并颁发了二十四道通令,发布了《请教育部范总长派员查勘高等师范校址电》和《饬令各学校校长筹议创办简易师范学校令》。创办陕西师范学校。

军事

宣统三年(1911年),英国策划了“片马事件”,云贵总督李经羲指派李根源办理片马防务并办理迤西交涉事宜。李根源接受重任,前往筹办交涉事宜,挑选讲武堂学员辛丞贵、潘万成、王秉钧、任宗熙、景绍武等组成调查队,于宣统三年(1911年)1月底自昆明出发,分五路对滇西、滇西北边疆进行考察。

关于“片马事件”,他提出三策,“上策:进兵驱逐。中策:推翻五色线,索还侵地,提请世界各国公断。下策:由外部要求先退兵,后勘界,最小限度必收回里麻,而以迈立开江为界。再不得已,亦须扼定外部原定恩梅开江蓝色线为据,不能退让一步。”五线中以乙线为重点,是因为“此为滇缅界务所关,英兵侵略所至,而我测查之目的所在”。

李根源上呈经营管理办法10条,系统规划。如选定适宜路线,“将来经营怒俅,以丙路为最捷,加以修治,可成坦途”。议在妥郎、沧沫、上帕、落木登、古炭河、茶山河增设6行政委员,设殖边局领导,或由迤西道监督。加强阿墩子、丽江县、保山县、云龙州的设治,拨给特别经费,增强军事力量。

辛亥革命中,李根源出掌滇西,采取以军事为先导,设治为目标,兼顾兴办边地商业实业的经营方略,迅速于营盘街成立怒俅边务局,委任熟悉丽江知府姚春魁为总办,统辖滇西北边疆的各种权力机构。委任任宗熙为筹办怒俅边务委员长,景绍武、何泽远为副委员长,兰州土司罗梧秀、六库土司段浩、卯照土司段承荫等为委员。组建殖边队4队,任宗熙、景绍武、何泽远分别率第1、2、3队,总办率第4队。

辛亥革命时,西藏少数分裂分子挑动分裂叛乱,李根源积极电请带兵入藏平叛。而英国的阻扰,使他未能成行。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1月,李根源及早估计到缅甸可能沦陷,云南处境危急,提出加强滇边防务的六条措施:设专员、或恢复殖边督办名义,掌教建养卫职权;认真选择边地官吏;酌量免征捐税;取缔盘剥边民的商贩;视边疆如战区,当即筹备设防、交通、给养诸端;在边疆布置侦察网,掌握敌情。

民国三十年(1941年),李根源上书蒋介石,建议筹设西南边疆文化研究机关。

文教

宣统元年(1909年)4月,李根源在日本收到了护理云贵总督沈秉_邀请他回云南创办讲武堂的电报。年9月26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李根源担任讲武堂监督,第二年任总办。

李根源回云南后,沈秉_要求粮饷局负责人“以后李学生如要用钱,须尽力支持”。为了掌握新军,李根源让讲武堂学生“深入到士兵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革命的种子渐渐地在士兵中散播开来”,这样“军队中的革命党人及讲武堂学生在起义之前做好了宣传思想工作”。李根源推荐蔡锷担任新军37协统领之职,蔡锷倾向革命,在他的安排下,“营以上的干部都换成了具有推翻清朝思想的革命人物”,新军基本被革命者掌握,服从革命。

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根源退隐苏州,并编写《吴郡西山访古记》,致力于新村建设,努力改变村民的生活状况。和耆绅张一_、黄炎培等发起建设善人桥新村,成立实验农村办公室,并召开善人桥实验农村成立大会。李根源和张一_建议设立合作社,实行乡村产业化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从欧美引进新型图案,丰富苏绣的内容,扩大产品种类,开办刺绣传习所,培训学员,建立民众教育馆、民众茶园。

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江苏苏州建立私立阙茔小学,1932年,创办实验农村,建立平民夜校。

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之后,李根源在云南期间筹办过多所学校或者参与多项教育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在大理建立大理模范中学和永昌师范学校,第二年创办腾冲师范传习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他的努力下,腾冲成立云南省腾越中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担任腾冲益群中学董事会董事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保山倡议开办农业职业学校。民国三十年(194年),担任腾冲茶叶讲习所名誉所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和腾冲地方官员以及爱心教育人事创立私立大同职业学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担任腾冲私立高级商科职业学校董事会董事长,与保山地方官绅建立私立远征中学,建立了云南省第六师范学校。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云南省编撰《云南通志》,李根源被聘请撰写《金石志》,他为《云南通志》所写的《金石志》,收录金石资料472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腾冲县编写《腾冲县志》,李根源与刘楚湘被推举为总纂。

民国十二年(1923年)后,李根源离职居于苏州,专心于史籍和金石的购藏,收书多留心地方文献,尤嗜好金石,从政从军之余,“唯以搜罗古籍珍本金石碑文为乐”,曾到江南搜集碑刻356种,为此写有《吴郡西山访古记》。在重修《云南省志》之时,他分纂金石卷,仿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之例,编纂《云南金石目略初稿》4卷,章炳麟题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李希泌校印。

李根源家有藏书楼“曲石精庐”、“柱笏楼”,编有《曲石精庐藏书目录》3卷,未刊刻。全国解放后,将家藏图书数万册,碑志近百方,悉数捐给国家。子李希泌,任职于北京图书馆,编著有《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著有《迭翁行踪录》、《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镇扬游记》、《雪生年录》等20余种。

社会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初,日本进攻上海及其附近地区。李根源联合爱国耆绅张一_、刘正康等,组建苏州民众抗敌后援会,积极支援前线战士。

“七七事变”发生不久,日寇再次进攻上海,李根源与苏州爱国人士在阊门外农业学校成立各界抗敌后援会,筹划支援前线。和张一_等去沈家桥劳军,拜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张治中等人,激励官兵奋勇杀敌。又倡议组织老子军,并亲任老子军参谋长。组织红十字会赴上海抢救伤员,并运送殉国将士遗体1200多具,安葬于苏州善人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李根源回到云南,被聘为省政府顾问。他宣传“云南人的真精神”,主张为抗战“拼死”,胜利一定属于中华民族。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日寇从缅甸侵入滇西,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沦陷,他主动请缨,奔赴前线,指导滇西抗战。

李根源赶到滇西重镇保山,组织人员清理废墟,防止瘟疫流行;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慰问难民、侨民。6月初,在保山金鸡村召开军民大会,会后发表了《告滇西父老书》。

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李大茂,腾越镇中营千总管带和右营操兵,光绪末年废营制,被裁员回家。

母亲:阕观贞。

兄弟姐妹

二弟:李根_(1892年-1939年),字武诚,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堂弟:李根先,原云南保山第一中学英语教师。

夫人

马树兰(1893年—1980年),字石君,云南通海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石君老人菊花画册》等。

子女

第二子:李希纲,字邵宋,1936年9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十三期,第五军军部少校参谋,第六十六军新28师84团三营营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十二师副师长兼军部辎重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李希纲在云南革命大学学习,被分配到云南省图书馆工作,1984年被推举为云南省政协委员,又被黄埔军校同学会推举为成都分会理事长。

儿子:李希膺。

女儿:李挹芳。

第五子:李希泌(1918年-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著名教育者和中国图书馆学专家、学者,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隋唐史、近代史、亚洲史和文献学等方面卓有贡献。

人物评价

1937年,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根源即与张仲仁倡议组织老子军,并电请蒋介石,因国民党政府阻止而未能如愿。郭沫若撰文报道其事,文中赞誉李根源与张仲仁是“天下之大老”。

“满清政府对于革命力量的压迫是极端残忍的,对于讲武堂的摧残是非常严厉的。李根源先生对于学校的维护起了很大的作用。凭着他的革命热情与灵活的手腕,任劳任怨的精神,这个革命的熔炉才得以保存下来。”(朱德1941年延安《解放日报》)

李根源在策动云南首义和广西独立中,“于民国固有殊勋也”,为共和再造做出了重要贡献。(李烈钧《李烈钧集》)

1960年春,周恩来总理前往潞西会商签订中缅界约前,特意与朱德委员长到医院看望李根源,称赞说:“李老,您在清末,为中缅边界问题反对英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领土,出过不少力,现在中缅边界问题即将彻底解决,李老可以放心了。”

“万方多难古神州,边陲英豪抗逆流。辛亥光复树义帜,民初护法运宏谋。有为有守切实望,亦亦武亦文胜匹俦。曲石遗篇传海内,乡贤典范足千秋。”(楚图南《楚图南著译选集》)

“进则忧国,退则乐天,其志尽见于诗”,“其思精也,如谋国;其气胜也,如用兵;其用法从宽也,如恤民;其用情至深也,如爱士”。

“先父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得到李根源先生的大力帮助。李根源先生筹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先父踏上拯救祖国道路的起点先父与李根源先生的交往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志关系,结下的终生情谊,难能可贵,令后人敬仰和敬佩。”(朱德女儿朱敏)

后世纪念

战友聚会精彩致辞【三篇】_战友聚会致辞三句话

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兄弟姐妹的二十年战争的故事大纲)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谈笑间,军旅生活已成往事。

岁月交替,年轮转换,26年光阴弹指即逝。我们迈着退伍军人成熟的步伐,带着梦想、带着期盼走向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迈过了沟沟坎坎,在不一样岗位上、不一样的环境中,以军人敢于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正视一切、猎取强胜的独特气质,为祖国、社会和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当中,有的战友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尽放异彩;有的战友财运亨通,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崭露头角;有的战友尽享生活,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能够说,大家都在不一样的岗位上取得了不讳的成绩,并且都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我们彼此期盼和祝福的。

26年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机遇和命运,造成了我们各不相同的结局。可能有的战友春风得意,可能有的战友举步艰难,但没有改变的是我们战友之间的浓情厚意。数年后的相聚,依然能表现出当年的豪迈志趣,依然能够朴实无华地相互交流。这种不加防范与掩饰,不带任何斗争与功利的交流,只有在战友的称谓下才能尽显林立。战友情怀,就象存年老窖时光越长,越醇厚、越珍贵。在久违的日子,我们曾多少次打听彼此下落,只为送上一句战友最诚挚的问候,别后的岁月,我们天各一方,但割不断彼此的牵挂和关怀。组织战友聚会的初衷,就是为了共同回味军旅历程,重温友情,再话当年;就是为了搭建互通互动与互助平台;就是为了整合战友信息资源,共创共享完美未来。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帮忙,互相关心,不分高低贵贱,不论叶绿花红,如有困难,应多找找战友,那怕是互相闲聊,互相倾诉,也是一种需要,一种安慰,一种毫无暇思的精神寄托。我们衷心期望星火相传,接力温暖,把我们魂牵梦绕的战友之情传承到我们的下一代。

故里聚诸君,共叙军旅情。喊一声老战友,胸膛里涌起一阵滚烫的暖流;叫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过一串难忘的镜头。战友情,就是理解与信任;战友情,就是支持与尊重;战友情,就是宽容与理解。战友头碰头,功名利禄抛脑后;战友手拉手,知心的话儿说不够。我们常说“遇到困难找战友”。此刻我们更要说“人生有战友,到老手拉手”。让我们继续持续团结拼搏,互帮互助,把我们在事业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拿出来一齐分享;把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惑,倒出来让我们一齐为你分担。难忘战友一场,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让我们一齐携手并进、共创完美的未来!

战友们,李白说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就让我们抓紧这短暂的时机,尽情欢歌,尽情的畅饮,尽情倾诉吧!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军队战无不胜!祝愿我们所有的战友明天会更好!

【二】

亲爱的战友们:

这天,我们欢聚一堂,回忆军旅生涯,共叙战友情谊,展望完美未来,这是一次盼望己久的交流,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聚会。为此,我谨代表讷河市各条战线的老战友,向前来参加这次聚会的齐市、富裕、老莱劳改支队的战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致以最完美的祝愿!

二十年前,我们是同一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朵,我们是从同一片土地走出的男子汉。共同的理想,使我们身着橄榄绿,一同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开始了我们相见、相识、相知、相助的历程。

忘不了,初到长春的新奇。高楼林立,马达声声,人来车住,喧闹的大都市令我们心驰神往。

忘不了,紧张的军营生活。站排报数,队前唱歌,饭堂读报,俱乐部学马列,我们在部队这个大溶炉锻炼成长。

忘不了,天南海北的战友。形形色色出面孔,高高低低的个头,各种各样的腔调,嬉笑怒骂都是一首优美的军旅诗。

忘不了,立功受奖时,我们同庆同乐;遇到困难时,我们互相勉励。实弹射击,野营拉练,抢险救灾,生产突击,苦中有乐。

看今朝,不是金戈铁马的时代,没有硝烟迷漫的战场。但是,我们无愧于军人的称号,我们是患难与兴的钢铁兄弟。

军营春色年年好战友情谊日日深归田不失疆场志解甲犹怀报国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相继离开了火热的军营,回到家乡,奔赴各地,走上了不一样的工作岗位。有当官的、有经商的、有教书的、有种田的。但是战友,这条飘动的彩绸始终连结着我们的心,连结着齐市、富裕、讷河,连结着四面八方。战争时代的战友是生死与共的亲兄弟,和平时期的战友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有一首歌唱到:“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齐,你来自南疆,他来自内地,我们组成钢铁的群众;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齐。”

花开花落二十年,凤风雨雨二十年,沧海桑田二十年。亲爱的战友们,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品尝过失败的痛苦,我们都己人到中年。奔波忙碌之后,夜深人静之时,说句心里话,真的好想你。

亲爱的战友们,回忆过去,展望末来,值得自豪的是,我们都有当兵的历史。一封封书信往来,一次次短暂相聚,说不尽战友情谊。让我们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团圆盛会,互通有无,举杯共祝:

老朋友岂能相忘战友情地久天长

干杯!

【三】

亲爱的战友们;可敬可爱的军属们;

大家晚上好!

五十九年前的九月二十一日,英雄的前辈在xx竖起了第一根天线,从此,开启了神圣事业的崭新篇章,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诞生了数不清的无名英雄!

今晚,在这美丽的宴会大厅里,军歌嘹亮,笑语欢声,喜气融融,美乐轻扬。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我们老二团的战友们,相聚在xx,相会在我们以前奉献青春年华,一齐工作学习,战斗生活过的榕城。情绪格外激动、感动!

我们这次活动,是在xx会长带领下的二团xx战友会具体实施完成的,首先,让我们对战友会各位战友的热心组织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地感谢!

这天参加聚会的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22个省市300多位战友。有五四年入伍的老前辈,也有02年入伍的新同志,入伍年限跨度达五十年以上!今晚最年长的战友,是54年入伍,如今已86高龄的()战友,让我们向这天所有参加聚会的战友致敬!也向因故未能亲临聚会现场的战友们问候!------战友好!

忆往昔,少年从戎,壮怀激烈,一腔热血苦守孤山报国志;看今朝,白发相聚,风华不减,闲庭信步畅游故地,抒豪情。

不管你在部队曾任何职或者是普通一兵,也不管如今你是高官商贾还是普通百姓,我们都以前拥有共同的经历;我们都是从二团走出来的兄弟姐妹,所以,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我们是永远不变的战友!

忘不了xx的松涛阵阵白云悠悠;杜鹃花开红似火;

曾记否xx山的相思树马尾松;台风呼啸黑风口;

常怀念xx山的茶林香椿树,石板的营房流水的兵;

更难忘xx工地的酷暑与严冬;炙热的阳光和飞舞的雪花;

永远难忘的三山一地啊,那是我们我们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生命的地方;是我们为神圣事业默默耕耘,甘当无名英雄的地方;是我们理想升华的处女地;那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级台阶都浸透着我们青春的汗水和热血!那是一段艰苦而又幸福的时光;是我们生命中最美的年华、最美的记忆!

而今,我们从当年的小兵到这天各行各业的人士;从爸爸妈妈的孩子变成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无论身份如何改变,主角如何变换,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段军旅生涯战友情!

感谢军营,教会了我们勇敢、坚强、;感谢战友,让我们懂得生死与共永不放下!

我们自豪;生命里有一段当兵的岁月,一辈子都不会后悔!

还要感谢我们的军属们,正是她们的牺牲与付出,才成就了军人事业的辉煌!

这天我们举办这次战友聚会,就是为大家带给一个感情交流的平台。让我们一齐回顾往昔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忆人生最完美的青春年华!

让我们在这难得相聚的日子里,共叙友情、亲情、师徒情、战友情,渡过一个完美的时光,留下幸福的回忆!

下方首先请xx战友会会长xx致祝酒词!

下方请()战友代表讲话!

聚会是短暂的,思念是长久的。难舍的聚会,难忘的重逢。共叙军旅情。喊一声老战友,胸膛里涌起一阵滚烫的暖流;叫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过一串难忘的镜头。战友情,就是理解与信任;战友情,就是支持与尊重;战友情,就是宽容与理解。人生有战友,到老手拉手。最难忘,战友一场,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让我们一齐携手并进、共创完美的未来!

标签